学术动态  

微信讲座三:风险掌控者

发表日期:2015-12-25 已经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微信讲座三:风险掌控者


记录人:傅一瑶 荣星宇


主讲嘉宾简介:

董哲:莫斯科国立大学02届经济学学士,04届金融学硕士。曾供职于中信证券并购部、合规部等,现任宏信证券合规风控部总经理。


主持人开场白:

张秋雨师姐:各位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的微信群“我们是爱南开的”迎来了本学期第三次讲座,关于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今天我非常荣幸受王老师邀请来主持本期名为“风险掌控者”的讲座论坛。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2011级硕士毕业生,我叫张秋雨。

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在入职前对于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有着很多的疑问和不了解。从字面上来看,风险管理部门和作为前台的业务部门的确有点类似刹车和油门的关系。那么证券公司的风控部门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今天我们欢迎宏信证券合规风控部门总经理董哲来为大家详细阐述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不同的具体业务过程中对各个不同的业务风险的把控。董总是莫斯科国立大学2002级经济学学士和2004级金融学硕士,曾经就职于中信证券债券部并购部、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和合规部等部门。现任宏信证券合规风控部总经理。大家可以看出董总对证券公司各部门均有实际的操作和研究。下面我们热烈欢迎董总为大家开始本期论坛的正式内容。


讲座部分:

董总:谢谢主持。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跟大家通过这种单口相声的形式,在微信群里把证券公司里面有关合规风控的东西与大家做个分享。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大概分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把证券公司风控部门的架构跟大家简单做个介绍;其次就是把信用类业务,比如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从判断和选择交易对手方面向大家做个介绍。最后把目前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业务,如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行业务向大家做个介绍,其中投行业务主要是针对大家最近关注度比较高的新三板业务,把这些业务的内核和选择标准做个简单的介绍。


一、证券公司的风控部门架构

从广义上来看,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架构,主要是要涵盖证券公司日常业务运行过程中潜在可能发生的所有风险,具体包括法律风险、合规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誉风险等。管理这些风险的部门,主要有法律部、合规部、风控部、财务部、稽核部等部门,这些部门统称为证券公司的内控部门。当然由于公司体量大小和职能分工的不同,可能有一些职能会在部门之间进行合并。比如说我们宏信证券的合规风控部,覆盖的职责为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的管理;再比如我的老东家中信证券,就是把法律部、合规部、风险管理部作为独立的一级部门单独设置。

我们公司目前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一个是流动性风险,一个是市场风险,还有就是最近的信用类业务带来的信用风险。当然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也是需要关注的,其中有些是监管的要求,有些是法律的需要。其中公司的财务风险,是随着公司自身的杠杆调整和风险偏好大小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整个行业目前的设置基本按这样的架构来运行。


二、不同业务的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

下面我对几个市场上比较火的业务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把业务的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来与大家做个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在现在和未来从事业务过程中,和风险管理部门和合规部门做好沟通,做到合规的风险管理。

1、股票质押回购业务

首先我介绍一下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信用类业务。信用类业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业务和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从2008年开始试点,一直发展到今年,应该说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在六月份暴跌之前一度达到两万两千亿左右的规模,暴跌完之后规模下降,最低时不到一万亿。随着市场的逐步回暖,最近业务规模回升较快。大家对融资融券业务其实可能不太陌生我们重点介绍股票质押回购业务。

(1)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事前控制

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对于大家来说也不是特别的陌生,它开展起来差不多有两年多的时间。股票质押回购交易的原理很简单,它是指资金融入方,也就是客户,将他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证券跟证券公司做交易,将股票质押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对这笔交易做质押登记。证券公司与客户交易的资金可以来自自有资金,也可以是资产管理的资金。

目前证券公司的股票质押业务大体是按这样一个架构来进行。公司对于股票质押业务有一个最高的管理机构,这个最高管理机构在每个公司可能不一样,但在公司层面基本都有一个。有些公司是信用交易委员会,有些是资产配置管理委员会。股票质押业务的执行部门根据各个公司不同,会有信用交易部、融资融券业务部等部门来执行,这些部门都可能承担做质押回购业务的职能。

从合规风控的角度来判断股票质押业务客户是否符合基本条件:

首先是公司监管的要求,监管要求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是客户必须是机构或个人;第二是借款用途相对明确和合法;第三就是融资方日常经营合法合规;第四是融资方有相对比较合理合法的还款来源;第五是如果是个人客户以限售股与证券公司做业务,原则上需要一些机构提供担保;第六是融资方或担保方在人民银行征信记录里没有违约记录;第七是机构客户应该有固定机构场所,相关财务制度健全,企业实际控制人或管理人在最近两年没有违法违规的记录。

其次是对于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对于它提供质押的证券,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判断标准如下:第一必须是沪深两上市非ST和*ST的股票;第二是上市公司财务稳健,没有重大财务风险,我们公司要求上一年度和最近一期财报没有亏损;第三是提供质押标的的证券的总流动市值不低于三个亿;第四是最近质押标的最近两个月的股票价格波动幅度不超过200%;第五是最近一年没有受到证监会的公开处罚谴责和调查;第六是公司没有停牌和被摘牌的危险;第七在近两年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没有逾期和欠息的记录;最后一条是关于国有股东的,对于其持有的股票质押,需要经过国资委要求,由省级以上主管机关——无论是国资委还是财政部——出具《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备案表》,并经过内部决策程序,比如董事会决议和经营决策会的决议通过,才可以提供质押。

再次,在股票质押回购交易中,质押率的设定也十分重要。一般对于流通股票,即非限售股票。在主板上市的金融股,即银行和证券公司,原则上不超过60%;主板上市的其他股票,原则上不超过50%;中小板上市的股票,原则上不超过40%;创业板上市的股票,原则上不超30%。当然质押率是根据浮动标准设立,在开拓业务方面,整个公司并不是刻板地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我们在算质押率时,背后由一套阈值来决定。有些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经营结果相对比较稳定;有一些客户对质押率标准不太能接受。这些情况公司可以及时与后台风控部门沟通,只要质押率在合理范围内,风控部门可以主动去调整的。

最后,我们对融资规模做一个介绍。单一客户提供质押回购交易的规模,按证监会要求,不超过净资产的20%,我们公司严格按照证监会的标准来执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券商,比如排名前十名券商,资本量较大,他们对单一客户的规模要求不会放到那么大,对于单一客户而言,15-20亿就算是比较大的规模了。

考虑了证券公司资本金规模和单一客户融资规模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还考虑单笔融资规模原则上不超过整个股票的流通市值的10%,也就是说集中度不能太高。如果说将来客户出现违约情况,压在我手头的股票太多,出于我的处理成本的考虑,这对于我的减持的时间和价格都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对于单笔融资规模和流通市值设定了阈值,其实10%的标准是以股票而定,比如小型创业板上市的股票,其流通市值在几千万一个亿,我们可能把它的规模降到更低。

(2)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事中监测

前面都是介绍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的事前控制,那么我们再来介绍业务事中的风险检测。我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前阶段我们做了一项业务,某公司旗下上市子公司的股东将公司股票质押给我们做股票质押融资。后来由于母公司老板被权力机关立案侦查,我们的风险监控人就会依据这个事情,向公司做一个事中的风险提示。

我们的风险检测人把风险提示提交给部门相关的角色人员后,我们会要求业务部门对事情进行调查。如果属实的话,我们会启动提前还款的程序。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实际控制人的负面事情,会对到期还款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一般会在合同中提前约定好。在存在重大事件可能造成还款问题的情况下,我们会要求协议公司提前还款。

(3)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事后处置

事前的风险控制和事中的风险监测介绍完,我们介绍下事后的风险处置。如果客户出现事实上违约,我们就要与客户进行法律交涉,联系登记公司,在与登记公司协商的情况下,把融资方质押给证券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市场上进行处置。处置后的收益能够覆盖本期的部分,归证券公司所有。收益超出的部分,仍然归到融资方账户里面去。

2、资产管理业务

刚才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股票质押回购业务风险管理的大概流程。接下来我介绍一下资产管理业务合规风控的要点。在利率市场化后,大资管行业发展非常比较迅速。作为产品发行方,证券公司的资管产品这近两年发展比较快,从 2007-2008年几千亿的规模,发展到今年已经达到11万亿的规模,所以说整体发展还是非常快的。当然具体分析这11万亿的业务,其中定向业务,也就是单一客户通道式业务,占了四分之三。

资产管理业务其实在这些年得到非常大的发展,证券公司做所谓的主动资产管理业务,主要分两类,一类叫权益类的资产管理业务,另一类叫做类固定收益的资产管理业务。在这两类主动管理的资产管理业务,我想规模更大的应该是固定收益资产管理业务。

(1)类固定收益资产管理业务

对于固定收益类的资产管理业务,我们关心其实就是四个字,就是“基础资产”。 基础资产到底是什么,有很多种情况。有的公司投的是信托,有的投的是保险理财和资管计划,有的投的是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无论它们走的什么路径,我们都要把它们剥开,一层层看。把最近几年的基础资产进行归纳,主要就是包括几类。

第一类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类的基础资产。以前在没有3P之前,都是通过信托融资、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融资,即财政前期的方式。我们都说地方政府平台负债太高,尤其是去年比较热门的影子银行业务,这是一大类的资产。在做这类资产的风险控制,我们往往要看到最终的资金使用方和最终的平台公司。对于平台公司,我们的风控标准也比较清楚。选择交易对手,首先需要有公开的信用评级,无论是3A还是2A+还是2A,无论在银监会的名单内或名单外,随后我们要预先做一个判断,在对主体做完判断后,最后我们对整体的交易结构做一个梳理。

与平台公司业务的交易结构其实不是特别复杂,因为平台公司往往是帮政府做一些所谓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项目的建设,比如水利工程、污水处理、路桥基建等等,关于这类业务,我们要重点关注平台公司与政府的BT或BOT协议,这个协议明确了政府与平台公司在法律框架内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产生相应的应收账款。这就是第一类模式,做BT协议的应收账款的转让。

第二类更简单了。我直接通过信托,给平台公司做一笔信托贷款。平台公司获得资金后,随后完成政府的基建公益类的项目的建设,这类的实质主要是帮助政府做了些资金的融通业务。

不管是BT协议转让,还是直接发放信托贷款,我们的风控措施其实要求是一致的。第一个措施是平台公司要提供土地抵押,当然抵押权人不一定在资产管理计划的范围内,但一定要抵押给通道方,即信托方,做一定的土地抵押。第二个措施是我们还需要地方政府财政将这部分债务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给出资方一定保障。同时无论是政府发展城市也好,还是官员为政一方出一定政绩也好,对融资需求也是比较高。我们为了保证出资安全和未来资金还款安全,第三个风控措施是我们需要人大,无论是区人大还是市人大,根据区域的不同和政府层级不同,把财政预算纳入人大会议中,需要人大出具决议。

我刚才介绍的风控措施,是我们一般而言的类固定收益资产管理业务的措施。依据主体不同,风控措施会与业务部门有一定妥协,根据业务来说,无论是资金成本,还是融资方实力也好,它是碰撞出来的结果。也就说它不一定满足所有的条件,可能我觉得风险比较可控,我也同意它做这个业务。有的实际太差的话,其实满足了上面说的业务,我们也不会通过这个业务。

(2)权益类资产管理业务

在分享了类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业务的审核标准后。对于权益类的资产管理业务,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半市场定增的权益类产品,我们关注的点更多的集中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信息渠道更好,为进行判断,我们会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我们会在内部成立投资决策小组的形式,请研究的同事,一般就是覆盖这个行业的研究员或首席研究员来进行判断;

第二种是请同行,主要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对资产管理业务的股票池进行选择,这种选择主要是对股票池定下来相应行业,比如说券商板块、锂电池板块、新能源板块、“一带一路”板块等,我们把大的标的和大的行业圈起来。具体的行业标的,还是投资经理自己来选择。

第三种方式,我们还会再去请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投资顾问。通过选择好的投资顾问,完善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并选择几个比较好的投顾。客户了解资产管理计划,并去投资市场上的投顾。对于这些投顾的选择标准,一个就是通过历史业绩、管理资产的规模,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上管理产品回撤率,这是比较关心的点。如果管理的产品最高收益达到170-180%,但是回撤率处在30%、40%,这种投顾是不在我们的选择范围中,因为它的业绩范围波动范围大,从侧面反映出投资比较激进,不符合我们的投资偏好。

3、新三板业务

刚才介绍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合规风控的标准。最后讲一讲新三板业务,这两年新三板业务非常火爆,在取消了盈利标准的要求之后,市场发展很快。截止11月4号,挂牌公司接近4000家,市值达到一万八千亿,平均市盈率达到135倍,新三板市场成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重要融资渠道。

我是公司在做新三板和主板的业务时。一直关注主板上拟上市公司的客户资质,回过头看新三板企业,差别很大。无论从历史沿革、财务规范性还是业绩持续性来看,新三板企业和拟上市的主板企业还是有差距,但这不妨碍新三板也有好公司,我们不能一板子拍死,说新三板都是上不了主板的较差的公司。

新三板企业的稽核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不外乎这么几个。首先关注历史沿革,公司往往从不大公司慢慢发展起来的,发展时间不长,我们重点分析历次的股权转让中价格是否合理、出资是否到位、有没有抽逃出资的行为;其次我们关乎税务上有没有偷税漏税的情况;还有就是我们关注用工保障上,公司有没有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情况。最后评判它的商业模式,公司发展有没有持续性和连续性,业绩的波动范围如何,或者所处行业是“两高一剩”行业,还是新三板鼓励的“六高一新”行业。

我的单口相声已经说了大概50分钟。我把证券公司的简单情况的风险管理架构和几块业务向大家做了个简单的介绍。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提问环节:

张秋雨师姐:董总的研究非常精彩。分别对权益类投资、资管、新三板前中后板块对于风险控制的细节讲的的十分详细。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或有问题想请教董总的,欢迎大家提问。

问题1:请董总讲讲案例便于理解,比如新三板内审、资管项目内审毙什么。

董总:讲一个我们资管中固定收益类项目被毙掉的案例。比较经典的一个就是曾经做过的某房地产公司的案例。当时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大概有一百多个亿,但是我们的风控人员了解了现场,并了解了其他一些大一点的开发商。了解完了之后大家反馈的比较集中的事情就是该公司做民间借贷的规模很大,我们也跟一起做尽调的会计师去聊,发现它的民间借贷的规模确实非常大,后来我们就觉得这个交易对手表外偿债压力比较大,后来就没做这个项目。事实证明不选择它是对的,后来听说由于资本市场最近比较冷淡,它的资金链也出了很多问题。

另外一个案子就是前期煤炭市场特别火爆的时候,我们跟山西某家民营煤炭企业做过一笔交易。这个企业老总在后来出现了负面消息,我们就把它列为一个重点关注的客户,也启动了提前防范的流程。后来这个老板由于资金链条断裂濒临破产,我们由于资金及时进行了清算,逃过了一劫。

问题2:我这有个问题想请董总聊一聊,我是做债券融资的,今年债市违约频繁爆发,您对于债券市场的风险,前中后一般是如何把控的?

董总:债市的违约频繁爆发,我觉得也是整体上宏观经济去杠杆的体现。因为发的债都是前期发的,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这种两高一剩的行业,或者是所谓的没有核心自主研发技术的企业就会比较困难一些。对于选择这类交易对手的时候,从前端上我们肯定会把握整个的商业模式,比如说两高一剩的我们基本就不参与了。所以挑客户是比较重要的,这是第一。第二呢就是说在期限上,我们宁可做短不做长。比如说像三到五年期的,我们尽量能把它压成2+1的,另外比如前期发过企业债的客户,我们尽量把短期债券融资的久期降下来。再就是最近流动性有点泛滥的感觉,所以风险溢价体现得不是那么明显。前期像万科发的3.4的类似国债的这种债,我们固定收益自营的部门,是不会碰这种企业的。因为对于我们这种公司自有资金规模不是特别大的企业,利率的波动对我们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问题3:请问师兄,对于国企债务违约的现象不断出现,师兄认为像券商的固收类业务怎么控制国企项目风险?谢谢师兄。

董总:现在大家都是比较愿意发国企的债,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其实我们不是特别在意,我们更在意的是它所处的行业怎么样,商业模式有没有持续性。像这种过剩的行业里也有一些好的企业,前几天我们去看一个做无缝钢管的企业,虽然无缝钢管是比较过剩的一个行业,但是在这个行业里你要是去细看,还是有一些好的企业。

问题4:请问董总,您如何看待前些年的光大事件,这是一桩内幕交易还是内控缺失?

董总:这是前两年出的事,现在听说那个当时的团队负责人还在跟证监会打官司。这个事件我谈谈个人的看法,这事件指是明显的证券公司内控失效的表现。据我了解,整个交易和风控的设置是在交易端的,公司的内控部门是没有参与到整个的风险把控的。也就是说这个风控的设置跟公司的内控部门是没有关系的。

问题5:师兄好,发改委要求剥离地方平台融资职能,但经济压力下又在放松要求,请问师兄平台债务历史的和新发的最终是否都会归为政府债务,尤其是新发的信用风险怎么看?谢谢师兄。

董总:我觉得政府债务方面,整个中央政府在不停的在释放流动性,对政府要承担的职能,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地方。债务我个人是这么看的,前期整个政府的债务成本确实比较高,因为当时整个交易所小公募、非公债没有放开,银行间审核的标准也是比较高的,交易商协会发的这种城投债,企业债因为近期审核上出现的问题,整个政府的债务成本是比较高的。前两年政府做的非标的融资债成本都非常高,我觉得这次政府释放流动性把他们的债务进行替换是好事情。虽然说流动性比较宽裕,可能债务还在增加,但从整个债务成本上看,也就是说有息负债上来看,会逐年地减少。

问题6:董总您好,我在前海开源基金工作,记得您讲座中提到了FOF产品,能否详细说一下它的前景及风险把控呢?谢谢

董总:我个人比较认可FOF这个产品,就相当于我们学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但是做FOF最重要的是选择投顾,在市场上选择投顾还是有一定学问的。投顾的选择上一个是在行业里要尽可能多地做市场的量化分析,现在FOF很多是以前的公募基金经理出来的,所以他们的个人水平我觉得还是蛮高的,但是他可能是专注于某个行业,因为出来干之后公司给的条件下投研能力可能自己就跟不上了,所以对于投顾的选择上要多考察几年。

问题7:师兄您好,我是国有大型钢企的一名员工,我想请问您对现在钢企融资如何看?

董总:钢企的融资我们现在最主要回避的是钢贸。对于钢企,要是从整个产品链来看,我们尽量是往上端看,技术附加值高的,我们把门槛放的高一点,普通的钢企我们就不考虑了,如果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附加值高的,或者说是客户比较稳定的,比如核电,这样的还是可以考虑做的,我们也不是一刀切地说所有的钢企都不做了。

问题8:师兄您好,师兄也提到项目中尽量把期限做短,保险行业资金的优势就在于期限长,供应稳定等。保险资金项目运用风控也比较严格,师兄从券商风控角度看,对于保险债权计划等项目风控有什么建议或者说有什么看法?谢谢师兄。

董总:你刚才讲了一点,就是保险资金久期是比较长的,但是你还忘了讲另外一点,就是你的资金成本其实是很低的,特别是像前几年,保险计划是可以不付息的。资金成本低,我觉得当然可以考虑一些信用等级高的资产去配,配长期的也没有问题,比如配AA+或者AAA的好的平台债、利率债我觉得都没有问题。再就是保险资金,最近还是在大批量地走跟政府做PPP的模式,期限在十年左右,我觉得PPP这个模式也挺好的,因为你的资金成本低嘛。

问题9:师兄好,对于定增类集合产品的具体风险把控,事前事中和事后,尤其是前段市场波动,很多破发的情况。该如何考虑?

董总:定增类的集合产品的资管计划,我个人也是比较纠结的,选择上市公司其实不是那么好选的。前期跟做定增规模比较大的财通交流过,像他们做到那么大的规模,可能一支两支定增的错误的研判对他的整个计划、净值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对于规模不是特别大的证券公司做集合资管,难度还是很大的。我们去年开始试着做定增的集合计划,效果也不是特别好。所以我们前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参与了一些定增,但是今年市场太疯狂的时候我们还是决定不参与了,确实还是拿不太准。后来看看也是对的,整个市场的PE估值太高,很多上市公司不是为了定增、企业发展做定增计划,完全是为了圈钱,所以我们就很谨慎。但是近期随着估值下来,市场相对平稳,我觉得倒是可以参与一些。再就是定增我们目前的偏好是一年期为主,三年期的很谨慎参与。另外市场不好的时候,大股东可能会提供一些反担保或者是保底的措施,这是你在跟股东商务谈判的时候可以考虑的一种策略,如果他能给你提供一些反担保的措施,说明他对自己的股价和公司还是有一定的信心,这当然从侧面也可以去试探地了解他们对于增发的真实的意思表达。


结束语:

张秋雨师姐:今天我们特别感谢董总,对于风险控制这样一个非常重要,但是在市场上直面信息却远远少于其他业务部门的部门职能,给了我们非常详细的阐述和讲解。董总的讲解不仅使我们在校内的同学对风控部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校外在职的同学同样受益匪浅,更加了解现行市场的状况。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对董总今天非常精彩的讲座“风险掌控者”表示热烈的感谢,谢谢董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