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FDI趋势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全球价值链—促进发展的投资和贸易,6月26日在北京发布,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和国际经济研究所,多年以来,一直是在中国地区新闻发布的承办单位,也是中文翻译的承担者。
一、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复苏明朗化
2012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共计1.3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8%。FDI大幅下降,与其他全球重要经济指标,如GDP、国际贸易与就业的积极增长,形成鲜明对比。脆弱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是许多重要经济体显露的问题,这引起了投资者的普遍担心。更主要的是,许多跨国公司(TNCs)都在重新布局海外投资,包括资产重组、剥离、再分配。纵观全局,FDI复苏之路困难重重,复苏时间也超出预期。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3年FDI将与2012年保持同一水平,最高达1.45亿美元,与危机前(2005-2007)的平均水平大致相当(图1)。在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回升,投资者对中期经济走向重拾信心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会将持有现金转化为新建投资。预计2014年FDI流量达到1.6万亿美元、2015年达到1.8万亿美元。然而,增长预测存在重大风险,例如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风险,以及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严重影响的地区性重大政策变动,都将导致FDI流量的进一步降低。
二、发展中国家超越发达国家成为FDI主要流入地
相比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FDI被证实更有利于经济复苏,尽管2012年这一数据出现轻微下降(为4%),达7030亿美元,其仍是历史第二高位(表1)。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首次超越发达国家,占全球FDI总量的52%,二者差额达1420亿美元。全球FDI流入国排名同样揭示了投资流向方式的转换:前20位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9位(图2)。从区域来看,流向亚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FDI保持在历史高位,但增长乏力。非洲FDI流入量呈逐年递增态势(表1)。
发展中国家FDI流出量共计426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31%。尽管全球跨国公司业务整体收缩,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依旧扩张海外业务。目前,亚洲各国仍是FDI主要流出地,约占发展中国家总量的3/4。2012年,非洲对外投资总量同比扩大三倍,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发展中国家的FDI流出量仍保持在2011年水平。
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继续引领新兴市场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自2000年到2012年,上述五国FDI流出量由70亿美元增长至14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0%。在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市场中,金砖五国的跨国公司表现积极。2012年,在对外投资国家排名中,中国由第六位跃升至第三位,居美国、日本之后(图3)。
三、发达国家FDI流入、流出量直线下滑
2012年,发达国家FDI流入量5610亿美元,同比下降32%,大致相当于10年前水平。无论是欧洲、北美还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FDI流入量均出现下滑。仅欧盟自身就占据了全球下滑总量的2/3。然而,日本在经历连续两年的净撤资之后,FDI流入量恢复正值。
2010-2011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曾带领全球FDI复苏,但2012年FDI流出量下降23%,为9090亿美元,接近2009年低谷水平。虽然日本FDI流出量逆势上升,仍保持世界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地位,但是欧洲、美国对外投资均大幅下降。
四、国有企业、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国有跨国公司的数量由2010年的650家增长至2012年的845家。其FDI总量达145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11%。2012年,实现海外资产并购的国有跨国公司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大多以战略资产(例如: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商标品牌)和自然资源为行动导向。
相比去年,2012年来自主权财富基金(SWFs)的FDI增长一倍,但也只有2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累计FDI预计为1270亿美元,主要投向金融、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从地域分布来看,2012年超过70%的主权财富基金FDI集中于发达国家。2012年,全球73家经认证的主权财富基金资产总和预计在5.3万亿美元——可见200亿美元FDI流量对金融发展可谓(微不足道。
五、离岸金融FDI增长引发避税担忧
FDI离岸金融机制主要包括:(1)离岸金融中心(OFCs)或避税港(2)特殊目的实体(SPEs)。特殊目的实体是指基于特殊目的、或拥有特殊法律结构的外国子公司。特殊目的实体一般建立在,对其提供特殊税费优惠的国家。离岸金融中心与特殊目的实体,通常作为基金通道与第三国进行融资沟通。
离岸金融中心投资额现保持在历史高位。2012年其资金流入量达800亿美元,较2011年减少100亿美元,但仍超出2007年以前的平均水平,大约150亿美元。离岸金融中心投资额占到全球FDI增量份额的6%。
在一些重要的投资输出国,相比于FDI流量或者存量,特殊目的实体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其支配着6000多亿美元的资金流动。过去10年,在绝大多数支持SPEs的经济体中,这些实体均在投资流动中体现了重要价值。此外,向SPEs提供税费优惠待遇的国家数量正不断增加。
国际金融交易中的逃税与缺乏透明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解决此问题需要多边途径。至今,国际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离岸金融中心上,但是特殊目的实体才是更大的问题。再者,OFCs的FDI流入量保持在历史高位。对逃税问题的持续关注需要再一次汇聚全球力量。首要步骤是建立一个“良性”利用SPE和OFCs的封闭式名单。无论未来采取何种措施,都将有助于打击恶性逃税和信息不透明。
六、国际产品市场稳步增长
2012年,尽管FDI流量保持在低水平,但仍推动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稳步增长,扩大了FDI现有存量。2012年FDI存量增长9%,达到23万亿美元。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销售总额达26万亿美元(出口占7.5万亿),较2011年增长7.4%(表2),贡献增加值6.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5%,这与全球2.3%的GDP增长率相匹配。跨国公司雇佣人数达7200万人,同比增长5.7%。
世界前100强跨国公司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在2012年,其国际生产增长率陷于停滞。然而,来自转型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的100强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增长近20%,并继续拓展其国际生产网络。
七、利润再投资: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
2011年,全球FDI收入连续第二年快速增加,达到1.5万亿美元,存量达21万亿美元,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和2009年FDI收入均有下降。FDI收入在三个主要经济体均有增加——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转型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增加最大。全球FDI的投资回报率为7%,发展中经济体(8%)和转型经济体(13%)均高于发达经济体(5%)。全球FDI收入中有5000亿美元留在东道国,而1万亿美元回流至母国或其他国家(代表平均3.4%的经常账户支付)。FDI留存收入比例最高的是发展中国家;40%左右代表了一个重要的FDI融资来源。但是,并非所有的留存收入都转变成了资本支出;东道国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留存收入转变为生产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