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外商直接投资(IFDI):促进还是抑制科技创业?
Saurav Pathak, André Laplume 和Emanuel Xavier de Oliveira
FDI是否能促进国内技术和经济发展,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这一争论可以通过比较1995-2000年凯尔特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加以阐释。根据IMF和世界银行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统计数据,爱尔兰和中国的人均GDP年增长率平均为8%。但是,爱尔兰人均FDI平均每年以98%的速度增长,绝对价值平均为3397美元,而在中国却下降了1%,绝对价值平均为144美元。这表明,按具体情况制定的政策比“一刀切”政策更加准确,应该根据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归纳总结。
FDI对任何经济体的贡献或许不会立即实现,确切地说它们是多年实践的结果。此外,FDI的贡献部分程度上取决于(1)经济发展阶段(2)与其他机构的相互作用。FDI可能会在效率驱动阶段影响发展中国家,而在创新驱动阶段影响发达国家。
此外,还需要讨论哪方受益。当然,FDI具有潜在效应,能增加资本和劳动所得的税收收入,但是,FDI对科技创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型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者,所以,在制定政策时应将技术企业家考虑进来。FDI能促进发达国家的科技创业,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却起阻碍作用,这一差别可能是挤出效应和知识溢出机制作用的结果。
第一个机制——挤出效应,直接影响东道国将技术创业作为职业选择这一决策。例如,在劳动力和产品市场,挤出效应能降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业水平。发展中国家国内科技企业的许多最佳候选人或许会选择为高工资、技术更先进的跨国公司工作,而不是成立自己的公司与那些资金充裕的对手竞争。挤出效应还能转变创业类型,避免与跨国公司(往往是科技型的)进行同业竞争,从而能够走向垂直创业,比如,与外国子公司的前向和后向联系。相比之下,产品市场的挤出效应可能会改变对机遇的看法。大型跨国公司的存在可能会通过日益突出的竞争威胁,削弱潜在技术企业家的信心。总之,劳动力和产品市场的挤出效应能减少企业家预期从进入技术型企业获得的净收益。
第二个机制——知识溢出,给东道国带来最佳实践、技术和专业知识。但是,这类国家的政府往往遵守规则来保证知识产权(IPRs)的实施,因为跨国公司更愿意在能够保护他们的技术不被模仿的国家建立国外生产设施。更重要的是,通常将这种规则整合成世界贸易组织管理下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协定。因此,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执法减少了从跨国公司到国内企业和创业企业的知识溢出量。鉴于大多数创新结果来自于已有数据的重组,其中很多都可能被知识产权所覆盖,因此知识溢出的减少尤其令国内科技型企业担忧。事实上,大多数新企业是基于其创始人为以前的雇主工作时的想法成立的。考虑到知识产权在内容和获得方式上的扩张,知识产权执法的存在与FDI的潜在缺点尤其相关,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得到越来越多人地批评,尤其是软件专利,这表明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抑制创新,而不是鼓励创新。
上文强调的机制可能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特别是那些具有争议性的措施会加强或削弱与FDI有关的机构的作用,对科技创业产生潜在影响。毕竟,科技创业已经与经济增长6紧密相连,并且是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对希望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的新兴市场而言。许多人呼吁要不惜任何代价增加FDI,在本文中,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多层面思考。
(南开大学国经所陈丽翻译)
最新哥伦比亚国际直接投资展望文章
· No. 83,XiaofangShen, “Untying the land knot: Turning investment challenges into opportunities for all citizens,” Columbia FDI Perspectives, November 19, 2012.
· No. 82, John Kline, “Evaluate Sustainable FDI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lumbia FDI Perspectives, November 5, 2012.
· No. 81, IlanAlon and AlehCherp, “Is China’s outward investment in oil a global security concern?,” Columbia FDI Perspectives, October 22, 2012.
· No. 80, Jo En Low, “State-controlled entities as ‘investors’ unde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greements,” Columbia FDI Perspectives, October 8, 2012.
· No. 79, Lise Johnson, “Absent from the discussion: The other half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Columbia FDI Perspectives, September 24, 2012.
· No. 78, Elizabeth Broomfield, “Reconciling IMF rules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greements: An innovative derogation for capital controls,” Columbia FDI Perspectives, September 10, 2012.
· No. 77, Sandy Walker, “A new economic nationalism? Lessons from the PotashCorp decision in Canada,” Columbia FDI Perspectives, August 27, 2012.
· No. 76, Perrine Toledano and JulienTopal, “A good business reason to support mandatory transparency in extractive industries,” Columbia FDI Perspectives, August 13, 2012.
· No. 75, Alex Berger et al., “Attracting FDI through BITs and RTAs: Does treaty content matter?,” Columbia FDI Perspectives, July 30, 2012.
· No. 74, M Sornarajah, “Starting anew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July 16, 2012.
SauravPathak (sauravp@mtu.edu) 是密西根理工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创业与革新专业的助教; 他的研究是通过探寻创业的多层次本质来考察对个体层面创业行为的脉络影响。André Laplume (aolaplum@mtu.edu) 是密西根理工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管理学专业的助教;他的研究评估了组织机构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持开发与利用的平衡,以便通过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Emanuel Xavier de Oliveira (emolivei@mtu.edu)是密西根理工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经济学高级讲师;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有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跨学科问题,例如技术通过障碍,创业和财政政策。 作者在此感谢Francisco Sercovich 和一位匿名评论者的同行意见与帮助。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哥伦比亚大学或其合作伙伴和其支持者的观点. 哥伦比亚国际直接投资展望(ISSN 2158-3579)是同行评论刊物。
HolgerGörg 和David Greenaway, “小题大做? 国内企业能真正受益于FDI吗?,” 世界银行研究观察者, 卷. 19 (2004), 第171-197页.
如需有关机制和相关实证结果的信息,请参阅“新兴经济体创业: 知识产权的影响, FDI和技术通过障碍,” 商业研究杂志, 即将出版.
Cameron Hutchison 和 Moin A. Yahya, “侵权&国际接触美国专利法,” 联邦巡回法院律师杂志, 卷. 17 (2008), 第241-278页.
Declan McCullagh. “谷歌: 是时候放弃我们目前的软件专利系统?,” 科技咨询网, 2012年8月20日,可在以下网站获得
http://news.cnet.com/8301-13578_3-57496747-38/google-time-to-ditch-our-current-software-patent-system.
6 见Sander Wennekers 和 Roy Thurik, “链接创业与经济增长,” 小型企业经济, 卷. 13 (1999), 第 27-56页.